我国体育新闻传播学在职研究生培养研究

由:admin 发布于:2024-05-19 分类:三生目录 阅读:55 评论:0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体育事业蓬勃发展,体育新闻报道也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兴盛态势。截至2006年底,全国各省、自治区(除港、澳台地区)和直辖市有131家报纸开辟了体育专刊或副刊,全国体育专业性报纸或专项报纸也达到了86种,体育类纸质媒体《体坛周报》的发行量更是达到了130万份;在电视类体育媒体中,CCTV5的收视率长期雄踞全国电视媒体收视率的前3强;同时,随着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体育在线”等一批有影响力的体育类专业网站也日益成为人们获取体育信息的重要渠道。我国的体育新闻报道呈现出立体式、全天候、大容量的报道格局,但我国体育新闻与传播教育却相对滞后。我国体育院校是培养体育新闻与传播人才的主力军,为我国体育新闻传播人才培养做出了重要贡献。本在职研究主要对我国体育院校体育新闻传播硕士研究生教育基本情况进行调查.对全国10所体育院校的体育新闻传播在职研究生招生点进行了详细分析,以期能够反映我国体育新闻与传播硕士研究生教育的概貌。

体育院校体育新闻传播在职研究生教育基本情况:

(一)体育新闻传播在职研究生招生院校

我国目前共有13所招收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体育院校,它们分别是北京体育大学、首都体育学院、上海体育学院、广州体育学院、天津体育学院、成都体育学院、哈尔滨体育学院、沈阳体育学院、山东体育学院、南京体育学院、吉林体育学院、西安体育学院和武汉体育学院,其中目前招收体育新闻与传播方向的体育院校有10所。

在我国目前的学科建制下,“体育学”和“新闻传播学”都是一级学科,“体育学”包括“体育教育训练学”“运动人体科学”“民族传统体育”“体育人文社会学”四个二级学科,“新闻传播学”包括“新闻学”和“传播学”两个二级学科。其中,“体育人文社会学”涉及了体育哲学、体育社会学、体育人类学、体育管理、体育经济、体育史和体育新闻等不同研究方向,学科分野大。在研究生专业目录中,“体育新闻传播”没有列为硕士点,很多体育院校招收的体育新闻传播研究生都是挂靠在“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下,没有明确的专业归属。在学术建构上,体育新闻传播实际上是以新闻传播学术理论和原典精神描述、诊释和延展体育现象。从表一可以看出,我国体育院校体育新闻与传播研究生培养分别集中在“体育人文社会学”和“新闻学”两个二级学科下。上海体育学院和成都体育学院的体育新闻与传指办学历史长,有着较强的学术积累和学术实力,取得了“新闻学”硕士点的授予权,授予“文学硕士”,故他们的体育新闻与传播专业的研究生纳人了正统的新闻教育体系。·而其他8所体育院校虽然在学科行政体制下开办了体育新闻院(系),都在本科开设了“体育新闻”专业,但未取得“新闻学”硕士点授予权。这8所体育院校招收的体育新闻与传播的研究生就纳入到了“体育人文社会学”招生目录下,归属于“体育学”学术建制,授予“教育学硕士”。

(二)体育院校体育新闻与传播研究生导师学术面貌

1996年,成都体育学院首次在全国统一在职研究生招生简章上列人了体育新闻学方向,开创了我国体育新闻传播研究生教育的先河。“此后,各体育院校部分教师开始有意识地将自己的研究转向体育新闻学方向,经常在一起探讨有关体育新闻的学术问题,阅读收集有关新闻学方面的著述,参与和接触大众传媒的体育新闻报道业务,与新闻学界建立密切的学术合作关系,对新闻学和体育新闻学系统的研究,从而为指导体育新闻学方向在职研究生创造了前提,打下了基础。”121从调查的情况来看,我国招收“体育新闻传播”的10所体育院校共有硕士生导师37人,其中博导3人(成都体育学院郝勤教授是北京体育大学“体育新闻学”兼职博士生导师,在表2中被重复计算)。从表2可以看出,我国体育院校体育新闻传播硕士生导师45岁以下的有12人,占32.4%;45岁以上的有25人,但其中55岁以上(含55岁)的只有7人。我国体育院校体育新闻传播硕士生导师以中青年教师为主,形成了老中青搭配合理、学术梯队分布有利的的师资队伍。

我国体育新闻传播学在职研究生培养研究

我国体育院校体育新闻传播在职硕士生导师学历构成以硕士研究生居多,博士研究生只有9人,占总个师资队伍的27%。在职称结构上,我国体育院校体育新闻传播硕士生导师具有正高职称(含教授、研究员、编审、国家一级编导等)的有15人,占总个师资队伍的41%;副教授22人,占总个师资队伍的59%。

随着我国体育新闻传播在职研究生教育的发展.我国体育新闻传播学的学术研究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7年年底,我国共出版体育新闻传播学专著和教材105部(种)。通过中国期刊网检索,2000年以来,我国学者在《当代传播》、《现代传播》、《中国记者》、《新闻大学》、《新闻传播与研究》、《体育文化导刊》、《体育学刊》和《北京体育大学学报》等权威期刊发表体育新闻传播论文达1.2万篇。但由于实际攻读专业与学科名称严重不符,影响高质量考生的报考,影响体育新闻传播研究生的规模、质量和水平,也影响了我国的体育新闻传播学学术研究。

(三)体育院校体育新闻与传播在职研究生课程设置

在在职研究生的培养方式方面,各院校根据本校的师资力量和专业特色确定研究方向,围绕研究方向设置课程,虽说缺乏规范,但特色鲜明,专业优势明显,容易形成品牌效应。就专业方向看,体育新闻学仍是我国体育新闻传播学在职研究生培养的主要方向。

在课程设置方面,各体育院校围绕所开设的体育新闻传播研究方向自行安排上课内容,一般情况下,一个院校的体育新闻传播研究方向所依托的二级学科的专业基础课,就是该校体育新闻传播研究生的专业基础课。在专业基础课的基础上,根据其研究方向,设置几门相关课程和选修课程,如上海体育学院体育新闻研究生课程设置就很有代表性。

在我国体育院校体育新闻传播在职研究生培养中,研究生培养采用导师制,根据导师的研究课题和方向设置课程,其课程设置的灵活性较强,每个学校不同。我国体育新闻传播研究生教育经过十余年的发展,体育新闻学研究生教材体系逐渐由无到有,先后在培养有专门知识和技能的人才的教育出版社、人民体育出版社、北京体育大学等知名出版社出版了《体育新闻学概论》、《体育新闻采访》、《体育新闻写作》、《体育新闻编辑》、《体育新闻评论》、《电视与网络体育新闻》等教材。由于我国体育新闻传播学教材学术含金量普遍不高,许多体育新闻传播学研究生导师没有使用专业教材,而是根据自己的研究成果自编讲义授课,大多是以课题研究带动专业教学。

相关阅读

评论

精彩评论
二维码